设为首页

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复古合击传奇 >

端午风俗的历史演变 还原端午本真(4)

时间:2020-09-25 12:07来源:http://www.egut.cn 作者:复古传奇网页游戏 点击:
辟兵是一个方面,恶日禳毒除瘟病也相当重要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五月五日“采艾以为人形,悬于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或饮菖蒲酒。当时采艾颇有讲究,要在五月五日鸡未鸣时去采撷。早在先秦时期,艾就被采来作药用
  

  辟兵是一个方面,恶日禳毒除瘟病也相当重要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:五月五日“采艾以为人形,悬于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或饮菖蒲酒。当时采艾颇有讲究,要在五月五日鸡未鸣时去采撷。早在先秦时期,艾就被采来作药用,取艾叶制成灸条治病。古代有“岁多病,则艾先生”之说。因而它的药理作用就被人们盲目夸大,认为艾能驱瘟除邪。用艾制成人形或虎形悬挂门上,也有剪彩为虎,上黏艾叶以随身佩带者。俗均称之为“艾虎”。梁王筠《五日望采拾》诗中所道的:“长丝表良节,命续应嘉辰。结芦同楚客,采艾异诗人。”正是此俗写照。禳毒气的另一方法就是饮菖蒲酒。菖蒲具有性温味辛的特点,能开心窍,祛痰湿,对治风寒伤肺、胃病均有较好疗效。饮菖蒲酒对预防夏令外感病是有一定作用的。但是,汉代荒诞迷信的避恶“桃印”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十分盛行。北齐魏收《五日》诗中:“辟兵书鬼字,神印题灵文”即是指此事。究竟有无功效,就无法考证了。

卖菖蒲草(《太平欢乐图》)

  唐代时,还有五月五日铸新镜的传统。《容斋笔记》记载:“唐时五月五日扬州于江心铸镜以进,故国朝翰苑撰端午贴子词多用其事。”再参照其他有关资料来看,唐代宫廷确实讲究五月五日铸新镜。《镜龙记》记载:唐天宝三年(西元七四四年),扬州进水中镜一面。镜面直径九寸,青莹耀目,镜背有盘龙纹饰。据进镜官李守泰说:铸此镜时,有一位自称姓龙名护的老人对铸镜工匠吕晖曰:“老人解造真龙镜。”老人遂入炉所,扃炉三日,后开炉突然不见人,在炉前却获得一素绢,上书:“盘龙盘龙,隐于镜中。分时有象,变化无穷。兴云吐雾,行雨生风。”吕晖看后,移炉于扬子江心,以五月五日时铸成这面宝镜。据说此镜很神,过了七年遇大旱,召来道士叶法善祀镜,镜背上的龙口忽生白气,须臾满殿,甘雨如注。这固然是一个神话故事,五月五日扬子江心所铸的镜是否有此神奇姑且不论,但唐代确实有此讲究。《唐国史补》也记载:“扬州旧贡江心镜,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。或言无有百炼者,六、七十炼已易破难成,往住有自鸣者。”白居易曾就此事作过《百炼镜》诗:“江心波上舟中铸,五月五日日午时。--------背有九五飞天龙,人人呼为天子镜。”又云:“太宗常以人为镜,鉴今鉴古不鉴容。乃知天子别有镜,不易扬州百链铜。”到了宋代题咏此俗的诗颇多,苏东坡也曾写过一首:“讲余交翟转回廊,始觉身宫夏日长。扬子江心空百炼,只将无逸鉴与亡”。之所以在五月五日这天铸造新镜,可能是由于古人认为镜子有辟邪镇妖之功效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汉族端午节俗也被辽、金两国吸收。如《辽史˙礼志》就记载辽国重午朝仪,皇帝要系长寿彩缕才升坐。对南北臣僚也要各赐寿缕。而金国除吸收一些汉族风俗外,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、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。《金史˙世宗本纪》就记载:大定三年(西元一二六四年)重午,金世宗“幸广乐园射柳,胜者赐物有差,复御常武殿,赐宴击鞠,自是岁以为常。”《金史˙礼志》对此俗有详细叙述。金俗重午、中元(七月十五日)、重九日行拜天之礼,筑台拜天。重五拜天之后,插柳球场,射者要以尊卑为序。柳枝要去皮露白,离地数寸。然后驰马弯弓而射。射不断或射不中者为负。射柳要击鼓助威。射柳完毕要打马球。风俗是彼此影响、互相吸收的。所以到了明代,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。明永乐年间禁宫中就有剪柳之戏,剪柳即射柳,北方人还有将鹁鸪鸟藏在葫芦,悬于柳枝,弯弓射之。如果射中葫芦中,鹁鸪就飞出来,以此来定胜负。这种民间比赛也是常在端五日举行,考其渊源,正是辽金遗俗。

端午节用雄黄为小孩儿“画额”

  清代南方尤其吴地端午风俗讲究要稍多一点。贴天师符,挂钟馗像,还要截蒲为剑,割篷作鞭,辅以桃梗、蒜头,悬于牀户,用来却鬼,称之“篷鞭蒱剑”。北方五毒符一般是画于黄纸,而杭州五毒是用五色彩纸剪出蟾蜍、蜥蜴、蜘蛛、蛇虺等五毒形象。从汉代就流传下来的朱索、缤命缕遗俗,在杭州清代时却称为“长寿线”。结五色丝为索,系在小儿之臂上,一般男左女右。对小儿来说,还有一种风俗,就是编铜钱为虎头形,挂在小儿胸前,以示其勇猛,称作“老虎头”;有的给小儿肚兜上绣虎形,称作“老虎肚兜”。这些风俗一直流传到近现代,有些至今还颇盛行。

  唐玄宗时端午娱乐活动别出心裁。据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记载:宫中每到端午节,造粉团角黍置于盘中,再制作纤巧的小角弓,架箭射盘中的粉团,射中者得食之。因为小粉团滑腻又小,颇难射中。这本是宫中游戏,后来传遍长安都城,一时都仿效之,射粉团成了端午节一种风俗。射粉团作为一种游戏尚可言,唐玄宗在五月五日端午佳节有些作为就令人难以启齿了。有一年端午,他与杨贵妃避暑于兴庆宫,昼寝于池畔的水殿中,一群宫妃嫔女倚栏观水中雌雄鸳鸯游戏,而唐玄宗拥搂着贵妃在绡帐内对宫嫔们说:“尔等爱水中鸳鸯,争如我被底鸳鸯!”由此也可看出宫廷节日生活风俗的另一面。

  在汉代以前,人们大多重视时令节日,仲夏五月的重要节令是夏至,虽然五月五日端午节在汉代已经比较重要,但夏季的主要节俗还是集中在夏至。《礼记·月令》很严肃地对待这一时间点,“是月也,日长至,阴阳争,死生分。君子斋戒,处必掩身。”夏至,我们都知道,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子,也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,这一天过后,太阳逐渐南移,阴气长而阳气消,所以这一天也被古人视为阴气与阳气、死气与生气激烈争斗的时节,人们在这一时段,要保持身心的安定,要禁绝各种情欲,尤其是色欲;行政事务亦应采取“无为”的治理方式。这也是五月被视为“恶月”的主要原因,因为在在古人观念中,自然节令日是阴阳运动的关键日,也是人们精神紧张的时日,因此小心避忌,谨慎过关,这是当时人的节日心态。由于夏至时节阴阳二气的激烈争锋,阳迫于上,阴动于下,蛇虫出没,暑毒盛行。人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,感受到生存的困难,因此人们将夏至所在的五月,视作“恶月”。

端午五色长命缕

  但是,在纪念屈原与介子推之外,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、陈临之说。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新评论

查看所有评论

发表评论

查看所有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